你的位置:足球免费直播苹果版下载 > 新闻动态 > >志愿军6位兵团司令立下赫赫战功,为何只有4人升迁,2人不升反降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志愿军6位兵团司令立下赫赫战功,为何只有4人升迁,2人不升反降
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6:14    点击次数:86

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,立下赫赫战功的,6位志愿军兵团司令员回国,他们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,但六人中只有4人升了迁,而另外的两位司令员,却在原来的职位上被降了职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同样是为国效力凯旋而归的将领,为何他们不升反降呢?难道这两人在战场上犯了什么错误不成?这6位志愿军司令员都有谁?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到底如何呢?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点赞关注。

抗美援朝战争

不升反降的司令员

很多老一辈人都不会忘记,上世纪50年代的这场立国之战——抗美援朝战争。1950年10月,中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,开启了这场“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”的战斗。

而肩负重担的就是我们的彭老总,作为抗美援朝的总指挥,彭老总也深知任重而道远。除了总挂帅彭老总外,我军志愿军还分为了6大军团,每个军团分别由一名司令员带领。

这6名志愿军的兵团司令员分别是,陈赓、邓华、杨得志、杨成武、宋时轮和董其武。而被降职的两位将领,就是宋时轮和董其武。

这两位将军为何会被降职呢?难道他们真的犯了什么很严重的错误吗?要知道当时的宋时轮,指挥的就是最严峻的长津湖战役,也是体现我军作战勇猛的一场战役。

彭老总

当时的志愿军们,不仅要对抗强大的美军,还要对抗零下30多度的极寒天气。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,我军战士们不畏牺牲英勇抗争,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,端掉了美军陆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,北极熊团,将美军打得丢盔弃甲仓皇而逃。

长津湖一战虽然我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,但也损伤惨重,尤其是很多的战士们,还没能与敌人正面厮杀,就倒在了冰天雪地里,这也成了宋时轮心中永远的痛。

战争结束宋时轮回到了国内,并担任起了,我国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的校长,表面看来,宋时轮的职位确实降低了,而且还远离了一线部队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宋时轮对抗美援朝战争,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是值得所有人肯定的。

而第二位被降职的人是董其武,而且董其武的降职,还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
宋时轮

董其武是志愿军第23兵团的司令员,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主要负责志愿军的后勤保障,也就是为大后方做工作。

虽然董其武入朝作战时间较晚,且并不需要指挥战士们,上前线作战,但董其武的工作是存在很高的危险系数的。

都知道打仗就是打后勤补给,当时美军掌控着制空权,经常会出动轰炸机,摧毁我们的后勤补给线。如果一旦后勤补给断了,不仅战士们没有吃的喝的,还没有了对抗敌人的武器装备。

所以说这是个危险的活儿,而董其武所带领的23兵团,其主要任务就是防止美军的后勤打击。同时还要保障大后方警戒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
董其武

在董其武的带领下,23兵团在三个月的时间内,就完成了多项工程,还建立起了3个机场。在抗美援朝战争快结束时,23兵团被缩编为我军解放军的69军。

本来董其武是要担任,整个军区的副司令员的,这本可以得到升迁,但却遭到了董其武的拒绝。董其武热爱自己现在的工作,而且也更喜欢和战士们待在一起。

虽然被降职了,但董其武这种对军队的热爱,和不为功名利禄无私奉献的精神,深受所有人的敬佩。

其实这两人并不是因为犯了错误而降职的,他们都有着自己的选择和追求,并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发光发热,值得每个人的尊敬,那么大家知道,其余的4名志愿军司令员都是谁吗?

董其武等人

大家肯定不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,是谁担任着彭老总的左膀右臂,是彭老总最得力的助手,肯定也鲜有人知道上甘岭战役中,是谁提出了坑道作战,最终抵挡住了美军的狂轰乱炸。这两位在朝鲜战场上,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人究竟是谁呢?他们付出了哪些功劳?在回国后又得到了怎样的升迁呢?

举足轻重的将领

被称为彭老总左膀右臂的人,就是第13兵团的司令员邓华,很多人知道,彭老总指挥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,是抗美援朝的总指挥,而协助彭老总指挥的就是邓华将军。

从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邓华全程都有参与,而且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,唯一一位全程参与指挥的志愿军将领,其优秀的指挥才能可见一斑。

邓华

在刚入朝作战时,作为彭老总的第一助手,邓华表现出的有勇有谋和文武双全,都得到了彭老总的肯定。

在彭老总看来,邓华不仅肯于动脑善于思考,而且行事果断,胆大心细又能打仗,这样的人才可谓是不可多得。

后来彭老总因病回国休养,邓华便主动承担起了重任,其指挥才能再次得到了发挥,为了配合停战谈判,邓华还策划了秋季反击战,并指挥了第五次金城战役。

一举消灭了李承晚的嚣张气焰,最终让美军重回到了停战谈判桌上,这一系列的功绩,对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,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邓华

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,邓华回到国内担任了沈阳军区的司令,而后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。

而发明了坑道战的,就是我们的陈赓大将军,陈赓大将军在军内的威望一直很高,在红军时还担任过师长。

其在整个抗战期间,都有着非常卓越的功绩,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,陈赓作为第3兵团的司令开始入朝作战。

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,陈赓便发现我军的作战情况十分不容乐观,因为没有飞机大炮作掩护,阵地上的我军战士们,总会遭到美军猛烈的炮火攻击。

陈赓大将军
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让我军能够隐蔽作战,避免遭受狂轰乱炸,陈赓便提出了坑道作战的想法。

很快坑道战便在上甘岭战役中,得到了很好的发挥,当时美军将290万枚炮弹,倾泻在了上甘岭阵地上。

靠着坑道作战我军大大减少了伤亡,甚至还能抵御美军的一次次冲锋,可以说上甘岭战役的胜利,离不开坑道战战术。

后来陈赓回国后,担任起了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,还兼任了副参谋长,可以说这一次的升职,就是对陈赓将军能力的肯定,而接下来这两位“杨”姓将领,同样也有着不俗的成绩!

坑道战

朝鲜战场上这两位“杨”姓将领,一位指挥了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,另一位则创下了“以步兵制坦克”的奇迹!其在战场上的指挥才能,和有勇有谋的智慧,都是令人钦佩的,你知道他们是谁吗?而二人又是如何做到的呢?

“杨”门虎将

首先是指挥了上甘岭战役的杨得志,新中国的这场立国之战,如果说有哪一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,除了长津湖战役,很多人不约而同会想到的,就是发生在上甘岭的这场战役。

这场战役有多惨烈?当时美军为了争夺上甘岭阵地, 几乎一天就要向我军的阵地上,发射30万发的炮弹,为了打赢这场战役,第15军的军长甚至立下了,“抬棺出征”的誓言。

杨得志指挥上甘岭战役

43天的鏖战,美军共向上甘岭阵地,倾泻了290万发炮弹,整个上甘岭阵地像被犁过一边,甚至随手抓起的一把土,都能数出30多快弹片。

可即便如此,我军还是击退了美军近900次的冲锋,最终通过顽强的抵抗,赢下了这场最艰难的战役。

而这得益于杨得志的指挥和敏锐,在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前,杨得志便察觉到了美军的意图,并提前做好了戒备,最后果不其然,美军向上甘岭发起了进攻,在杨得志的指挥下,志愿军拿下了这块最难啃的骨头。

由于出色的才能,杨得志后来接替邓华,成为了志愿军第二副司令,甚至在朝鲜战争结束后,还留在朝鲜帮忙恢复战后的重建。在回国后,杨得志担任起了济南军区的司令员,并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。

上甘岭战役

而参与了文登川之战,实现“以步制坦”的,就是第20兵团的司令员杨成武,这是杨成武在文登川之战中,创下的一个奇迹。

当时美军的炮火十分猛烈,而且要利用坦克部队的优势,不断向我军阵地推进,虽然我军死守住了防线,但依然被美军压制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杨成武便组建了反坦克步兵连,靠着反坦克手雷和火炮,对美军的坦克部队实施了强有力的打击。

美军怎么也不会想到,自己的如此强大的武器,居然败给了志愿军的步兵?这其中无不体现着我军的智慧,和杨成武的指挥才能。

杨成武

后来文登川这场战役,还创造了志愿军单日歼敌最高的记录,杨成武回国后,被升职为了北京军区的司令员,足以看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。

抗美援朝战争中,不仅有志愿军的英勇抗敌,还有这些优秀将领们的非凡指挥,中国如今的繁荣盛世,离不开这些先辈们的付出,他们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敬佩!

彭老总董其武陈赓邓华上甘岭发布于:河南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蛇年春晚赵雅芝叶童重聚
友情链接: